消委会昨日发表《香港遥距医疗服务研究报告》,指私营遥距医疗服务监管不足,提出订立全面指引和白名单供消费者参考可信赖平台等5大建议。有立法会议员建议政府可在医健通应用程式发展遥距医疗功能,由政府监管,私隐、医生及病人双方身份认证等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主席林哲玄今(20日)在电台节目表示,如要使用遥距医疗,就要视乎病人的临床状况及其他因素,有些情况是病人必须面诊向医生讲出身体状况,现阶段遥距医疗未可替代实体诊症。 医疗集团以此作噱头对病人构成危险 他指,若医疗集团太过标榜遥距医疗更以此为噱头,会予病人和医生压力,或会出现病人在不适用于遥距医疗情况下接受遥距治疗,令病人很危险。林哲玄续称,政府一直推广家庭医生的概念, 市民不应因为医疗集团有遥距医疗,而不找家庭医生,这变相对整全的医疗服务造成打击,对病人整体健康亦不是好事。 对于是否需要制订一个专门针对遥距医疗的监管架构。林哲玄指,遥距医疗是一种诊症的模式,实体诊症则是另一种模式,两者是平衡存在,所以监管原则亦应该一致。他同意遥距医疗牵涉电子平台,数据的安全性、储存和病人的私隐保障等,需要有特别规条去限制及负起法律责任等。因此他建议鼓励医健通发展一个遥距医疗平台,透过其齐全的标准和操作,由政府亲自监管及管理,私隐、病人和中西医双方身份认证等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陈锦荣建议遥距医疗前先进行一次面诊 另外,消委会的研究报告中又发现约一半中西医生有提供遥距医疗服务。消委会主席陈锦荣在同一节目表示,很多实行遥距医疗的国家,会建议医疗提供者和病人进行遥距医疗之前,先建立医患关系,面对面作出诊症,以了解病人背景和生活习惯。因此他建议市民看遥距医疗前,最好先建立好医患关系,先进行一次面诊,亦建议医疗服务提供者在开处方药前,特别是药物、较为敏感的精神科药物等,要谨慎处理,最好先做一次面诊以了解病人的情况。 至于对遥距医疗的监管,陈锦荣指,这次研究发现在监管上不太清晰,绝对有优化空间。而医疗业界的指引方面,现时只适用于中西医,未有包括药剂师及物理治疗师在内,消委会认为涵盖面可以扩大,待再优化后,指引会比较详细、细致和具针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