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将首度承办全运会群众赛事保龄球项目,赛事本周五起一连3日假启德体育园保龄球中心举行,为港区赛事揭开序幕。10名港队男女子选手将披甲上阵,重披港队战衣的麦卓贤与李咏茵指,在主场出赛意义重大,期望再踏颁奖台,甚至冲击金牌。现役港队“大师兄”胡兆康亦全力支持昔日队友,寄语他们放松心情、享受比赛,相信能发挥应有水准。三人皆认同,香港举办群众赛事有助推广保龄球运动,亦期望启德体育园的国际级设施,未来可吸引更多大型国际赛事落户,唤起公众对保龄球的关注,推动运动普及。 ▲香港将首度承办全运会群众赛事保龄球项目。 本届全运会群众赛事首次加入保龄球项目,鼓励公众参与。今年4月,香港举办选拔赛,吸引95支队伍、近500人参加。赛制以每队5人为限,参加者包括市民、业馀球手及退役港将,争夺男女子各一队参赛资格。胜出队伍将与来自全国不同省市的队伍争标,当中北京、上海及安徽队实力强劲;安徽队早前已抵港训练,积极备战。 胡兆康望公众聚焦保龄球运动 香港保龄球名将胡兆康认为,香港承办首次全运会群众保龄球赛事,意义深远。他衷心希望是次群众赛事,能让公众聚焦保龄球运动,增加认识及尝试接触。作为“大师兄”,他十分支持昔日队友重回赛场,但估计部分人长时间未参与正式比赛,难免感到紧张,但深信各人经验丰富,放松心情、享受比赛,有助克服紧张情绪,发挥最佳水准,为香港争取好成绩。 10名港队成员,女子队“Sisterhood”由退役港将李咏茵、吴紫燕、陈淑娴、梁芝榕及谭舜而组成;男子队“Brilliancy”由麦卓贤、甘兆麟、谢仲贤及黄子维,以及现役港青队代表谢乐生合组。为备战赛事,各人于过去数月每周至少训练2次,盼尽快操起状态,适应比赛节奏,展现对赛事的投入与决心。 李咏茵:“群众”亦有为港争光使命感 曾代表港队出战世锦赛等多项国际赛事的李咏茵,8年前退役,坦言再次代表港队出赛,心情兴奋又期待。她与4名队友相识多时,感情要好,形容今次重新组队如同“元神归位”,众人默契十足,有信心一起再踏颁奖台。她指出,虽离开赛场多时,但选拔赛后与队友维持定期训练,“平日收工后相约练习,周末亦多拨一日训练,全力备战。” 李表示,以“群众”身份出赛,同样有为港争光的使命感。她称,昔日代表香港出赛,成绩好坏影响保龄球项目的资助和未来发展,有必须争取佳绩的压力,“现时心态相对轻松,相信可以好好享受比赛,发挥最佳水平。”她分享,过去出赛有教练及专业团队于幕后协作,今次靠队友间互相提点,幸有好友义务提供训练意见及支援装备,令她感动。 刚于2023年退役的麦卓贤,过去曾赢得男子三人赛世界冠军,退役后仍有参加本地联赛,平均每周比赛3至4天,熟习比赛节奏。他提到,队友甘兆麟与谢仲贤是昔日港队老拍档,亦是现时联赛的队友,熟知彼此性格,亦建立默契,自信状态不俗,并定下于3个项目都争取前3名的目标。 ▲胡兆康指出,场地的赛道等设备已达国际级水平。 周五起启德上演 360张门票火速派罄 赛事于本周五起一连3日假启德举行,首日上演个人赛,第二日为双人赛,最后一日是5人队际赛。每项赛事均设男、女子组,按总分决定名次。早前当局派发360张门票火速派罄,反映市民对港队主场出击的关注。李咏茵及麦卓贤呼吁取得门票的市民届时到来为港队打气,两人指,对一众健儿而言,不仅是首次,亦可能是唯一一次的全运会群众赛事保龄球项目,故非常珍惜出战机会,盼实现冲金梦想,写下人生新一章。 是次赛事于今年初开幕的启德体育园保龄球中心举行,胡兆康指出,场地的赛道等设备已达国际级水平。他强调,良好场地是推动运动不可或缺的条件,希望香港未来争取主办更多大型保龄球比赛,营造保龄球热潮,盼收推广普及之效,同时有助发掘更多有潜质的新秀作接班人。 要有效推广保龄球,李咏茵提到,宜多向女士大力推广保龄球。她指,过去不少女士认为保龄球太重,打球是力的表现,属男士专利,但打保龄球须重复同一动作,讲求准绳度及稳定性,适合心思缜密的女性。 麦卓贤则建议,善用启德体育园保龄球中心的顶级设施,争取更多国际巨星来港参赛,提升吸睛度,争取公众关注,配合保龄球总会不同阶梯的训练班,播下种子,培养基层兴趣,为本地发展打好根基。 展望未来,胡兆康冀望保龄球能纳入成为全运会、亚运会,甚至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让香港球手获得更多踏上国际最高舞台的机会,汲取经验,精进技术,延续传承。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