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极端天气频生,市民上下班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工联职安健协会发布《恶劣天气及“极端情况”下上班问卷调查》结果,有六成工友需在恶劣天气及极端情况下继续上班,但多数僱主未有提供交通安排及安全设备,协会建议政府加强宣传工作守则,必要时立法规管定义“指定人员”及进行风险评估。 三成无补水 五成缺交通安排 调查访问621名工友,超过六成在八号风球或以上、黑色暴雨警告信号,以及极端情况生效期间仍要上班,当中有逾五成(53.4%)不知道信号生效期间,上下班4小时内受《僱员补偿条例》保障,另有逾两成(23.8%)被僱主要求“落波”后1小时返回工作岗位。 同时,逾五成人(51.6%)表示僱主没有任何交通安排、近四成(37.3%)人表示僱主没有就恶劣天气下的工作环境进行风险评估,及逾四成(43.7%)未有提供合适的安全设备。近三成(28.6%)受访者的公司亦没有为他们提供特别津贴,及有逾五成(54.8%)受访者如因交通问题无法到公司上班,公司亦未有与他们协商作出其他安排。 郭伟强:政府超前部署能帮助市民 工联职安健协会主席谢爱红表示,结果反映僱主没有重视和遵守《恶劣天气及极端情况下工作守则》。她指现时“指定人员”的定义不清,不少市民不知道自己需否在极端天气期间上班,建议政府列出清晰标准、加强解说和宣传工作。她又认为僱主须提供安全交通工具,必要时政府可立法规管,同时僱主在恶劣天气下须对工作环境进行风险评估,减低工业意外发生风险。 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郭伟强指,政府需要加强工作守则,强化当中不清晰内容,而市民对极端天气的安全意识不足,需提高大家的重视程度,各行业都应做风险评估。他相信政府的超前部署能帮助市民,政府会在慎重考虑下作出安排。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