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百色、贺州等地近日先后出现基孔肯雅热病例。当局通报在南宁、百色和贺州市发现超过30宗病例,全部属于轻症,已住院治疗。 ▲佛山全市大力灭蚊,有机构因清理积水不力被行政处罚。南方+ 六省被列为Ⅰ类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发布的《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将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基孔肯雅热流行风险由高到低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地区。此次划分的Ⅰ类地区指媒介伊蚊活跃期较长、既往报告登革热本地病例较多、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相对较高的6个省份,包括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 据广西卫健委消息,近期,广西部分地区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其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在全区广泛分布,个人感染风险持续上升。防蚊灭蚊是防控蚊媒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根本措施。当局呼吁全民开展以清除蚊虫孳生地和杀灭成蚊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