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副总裁阮国恒今日(19日)在金融业反洗黑钱研讨会上表示,在金管局要求银行加强防骗侦测和管控措施后,今年上半年银行侦测发现的诈骗宗数,按年增幅超过两倍;每宗诈骗案件的平均损失金额下降36%至75万港元。 金管局去年12月要求银行针对授权支付骗案建立动态诈骗交易监控系统,实时侦测可疑交易并向客户作出警示;今年4月向银行提供进一步指引,详细列明银行保障客户及打击傀儡户口的良好做法,要求银行更全面使用警方防骗视伏器的数据,提前识别傀儡账户网络,及时向客户提示相关风险。 上半年银行侦测发现诈骗1811宗 阮国恒指出,在以上措施推出后,银行侦测发现的诈骗宗数由2024年上半年的571宗,大幅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811宗,增幅超过两倍。银行侦测个案占整体的比例也从2.9%上升至8.7%。 同时,由于银行能够提早介入,每宗诈骗案件的平均损失金额已从2024年的117万港元下降36%至2025年的75万港元。 阮国恒指出,金管局正从四个层面构建防骗及反洗黑钱生态圈。银行层面,去年12月已要求银行建立动态诈骗交易监控系统,今年4月更进一步提供指引,要求银行更全面使用警方防骗视伏器的数据,提前识别傀儡账户网络。 在银行之间,促进银行间讯息交换,完善诈骗相关的数据数据库。相关法例修订已于6月获立法会通过,金管局将争取在年底前落实措施。初期目标是让现有10家参与FINEST(银行间讯息交换平台)的银行先过渡至新机制,之后扩展至所有零售银行。 银行与客户之间,已推出“智安存”保护措施,目前已有14家零售银行(包括实体及数字银行)暂行推出。同时今年4月公布的“网银安全ABC”措施包括:(A)要求银行采用手机应用程序认证替代传统短讯一次性密码;(B)容许客户选择停用某些高风险的网上银行功能;以及(C)取消可疑转帐。大部分零售银行已在第二季推出“Cancel可疑转帐”功能。 客户层面方面,与银行业界和警方合作进行宣传教育,如“嗱喳蕉”广告提醒市民“揿LINK中『蕉』”。金管局亦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宣传,包括向外籍家庭佣工倡导防骗知识,并计划在开学季深入大学校园加强防骗宣传。 加强跨行业及国际合作 阮国恒强调,防诈骗和反洗黑钱工作需要所有持份者通力合作。金管局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于今年7月推出的《保障消费者防诈骗约章3.0》,旨在加强金融、科技和电讯行业的跨行业合作。同时,随着跨境活动频繁及数码诈骗威胁上升,国际合作也变得日益重要。金管局正积极探讨与区内其他监管机构加强沟通和合作,交流最新诈骗手法及打击措施。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责任编辑:admin) |